澳门正规炸金花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澳门正规炸金花 > 新闻动态 > 高考时数学交白卷,作文写了28个字,大学校长看后:马上录取他_臧克家_闻一多_文学

高考时数学交白卷,作文写了28个字,大学校长看后:马上录取他_臧克家_闻一多_文学

2025-07-06 21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他,是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诗人,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,成就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高峰,成为了新一代诗歌的风向标。

然而,正是这位被誉为文坛巨匠的诗人,在高考时,却遭遇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考验——在数学考试中,他的答卷竟然是空白的;而在作文部分,他仅仅写下了三行共28个字的简短文字。如此表现,按理说,似乎注定与大学无缘,但幸运的是,校长在仔细阅读之后,竟破格决定录取他。

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文字,打动了校长的心?这位不拘一格的学生究竟是谁?

展开剩余86%

臧克家,生于1905年,山东潍坊的一个封建小地主家庭。虽然家庭背景并不显赫,但从小他便受到了浓厚的文学熏陶。父亲和祖父都是诗词爱好者,这为臧克家后来的文学追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然而,真正激发他文学兴趣的,并不是家族的传统,而是一位未受过正式教育的佃户——六机匠。六机匠是一个朴实的农民,虽然没有受过学堂教育,但他口述的故事却生动形象,饱含智慧。这个普通农民的故事,通过他的嘴巴传递给了年轻的臧克家,激发了他心中的文学热情。

童年时期,家族的没落使得臧克家深刻感受到贫穷与压迫的痛苦。尤其是当他亲眼目睹六机匠因为一些小事被祖父赶出家门时,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。那个无私付出的农民,在贫困的束缚下,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此时,幼小的臧克家不仅对地主阶级产生了深深的憎恨,也更坚定了改变命运、追求文学的决心。

臧克家生于封建社会的末期,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。1919年,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,年轻的臧克家被这种社会变革的力量深深震撼。听到革命家们的慷慨激昂的演讲,尤其是在得知日军侵略的暴行与叛徒的卖国行为后,他毅然决然投入了这场爱国主义的洪流。

1923年,臧克家步入了中学,那个时期正值军阀混战,社会动荡。军阀的残酷镇压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,但也激发了他对革命火焰的支持。幸运的是,他所就读的学校氛围宽松,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。他在学校里与同学们共同创办了书报社,通过广泛阅读文学作品,臧克家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启发。

1927年,臧克家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,开始了充满挑战的军校生活。军事训练的严酷让他逐渐锤炼了自己的意志,每一次的训练都是对他体力和耐力的极限挑战。接下来的“四一二”政变爆发,臧克家所就读的学校被整合为中央独立师,转眼便被送上了战场,开始了他第一次真正的战争体验。

这场战斗,给了他强烈的生死体验,也让他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战士的责任与担当。在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,臧克家切身感受到了战斗的残酷与英勇,那种面对生死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决心,深深塑造了他的人格。

高考对于每个人来说,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。1930年,臧克家也迎来了这场考试。但由于他在武汉参与革命斗争的缘故,导致他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数学,结果在数学这门考试中,他的答卷上空白一片。而在作文部分,他以三行28个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到感悟:“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,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,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。”

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,这种表现意味着与大学的机会擦肩而过。但幸运的是,臧克家遇到了他的伯乐——校长闻一多。闻一多在仔细阅读臧克家的作文后,被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深深打动。闻一多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见解,以及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不甘与悲痛,最终决定破格录取他,并给予了他最高分——98分。

这三句简短的文字,不仅展现了臧克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,也体现了他在革命失败后的心境。闻一多正是通过这短短几行字,发现了臧克家的文学才华与深邃思想,成为他文学道路上的关键引路人。

顺利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后,臧克家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文学研究。他痴迷于闻一多的诗集,这些作品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闻一多的诗歌充满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,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臧克家。每当遇到创作上的难题,臧克家都会向闻一多请教,而闻一多总是耐心地给予指导,帮助他克服疑惑。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超越了师生,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1933年,臧克家的第一部诗集《烙印》问世。这部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与文学才华,每一首诗都如同烙印般深刻,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。接下来,他创作了《难民》和《罪恶的黑手》等作品,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黑暗与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刻同情,并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势力。

1937年,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,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,臧克家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抗战的洪流。在台儿庄战役爆发后,他冒着生命危险,深入前线采访,用文字记录下那些英勇抗敌的瞬间。臧克家创作的《津浦北线血战记》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英勇与悲壮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前线。

不仅如此,臧克家的《从军行》同样在抗战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,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保卫家园时的顽强与坚毅。在解放战争期间,他继续发挥自己的笔锋,参与了多次呼吁停战与实现和平的活动,并撰写了大量批判政治腐败的文章,揭露了那些损害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丑恶行径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臧克家并没有因岁月流逝而停止创作的脚步。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,持续创作了大量的文章与诗歌,作品不仅语言优美、思想深刻,而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。

臧克家的创作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他以文学为武器,批判社会不公,呼唤人性光辉。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,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学信念,继续创作,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臧克家的一生,正是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与对社会的深刻关怀的写照。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,更体现了他身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与担当。今天,我们回顾臧克家的创作历程,不仅应当记住他的文学成就,更应铭记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发布于:天津市